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 |
桥山巍然,沮水潺湲。
寻根溯源,四海归心。
4月4日上午,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庄严举行。海内外中华儿女满怀虔诚,在缅怀先贤伟业中,追念人文初祖万古流长的浩德洪恩,表达炎黄子孙对轩辕黄帝的无限景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肇创者。千百年来,轩辕黄帝尊享敬仰、万代流芳。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已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征,成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是无数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思源的情感寄托,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感恩先祖、不忘本来的民族大典,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祖国统一、凝聚复兴伟力的盛典。这是悠久历史积淀的结果,是亿万华夏儿女长期追寻认同的结果。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其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化是中国的力量所在,是同心同德的凝聚力所在。它所具有的强大感染力、生命力是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情感交融的沃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源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贯通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目标,坚持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立标,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省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
实践证明,在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共同文化滋养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互嵌共生、团结一心,共同追求美好生活。当前,世界局势风云激荡、变幻莫测。黄帝陵作为文化符号、民族象征、精神纽带,愈来愈显其重要意义;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作为延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文化盛举,愈益激发我们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新篇。我们要筑牢中华文化自信之基,赓续中华文明深厚之脉,持续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公祭黄帝,祭祖寻根,如饮水思源,能更好地承载中华民族的情感寄托,守护好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汇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我们当从中华文明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持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创造中华民族新辉煌。
黄陵祖上松柏老,枝枝蔓蔓皆同胞。同祖同宗,共荣共襄,我们必将以最深沉的文化积淀、最生动的民族记忆,凝聚中华儿女的奋进力量,奏响中华民族的时代乐章。
桥陵千年土色匀,古柏老干叶发新。共捧一抔土,共祭轩辕帝,我们必将进一步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同祖、同源”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更加持续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实践能量,不断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历史画卷。